第二十三周
2020-5-31
| 2024-1-22
0  |  阅读时长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Year

第二十三周

杂思

这两周George Floyd的事情引发的美国大城市暴动以及美国对华为最新的出口限制以及技术制裁(更别提国内千奇百怪的舆论潮流),让人对于现在的整个世界产生——个人在时代中不过是沧海一粟——的感觉。同时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未来会怎样,也产生了疑惑。但我每时每刻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无数的点状信息,却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去思考。这一周读完的一本书给思考如今的世界提供了一个框架,对于我来说犹如醍醐灌顶。
同时本周因为在准备一个对于Macro-environment的presentation,看了一些Corporate Bond相关的资料,在惊恐之余也感到某一部分的世界抽丝剥茧一般在我面前展开,是一个有趣的体验。

本周书单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李录 李录是喜马拉雅资本的创始人,查理芒格的“弟子”,价值投资的践行者。当然,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他还有一个有趣的身份和经历,鉴于敏感问题暂且不表,有兴趣可以Wiki。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前半本,对于他所理解的中国,美国,以及世界人类,一路走来到今天提供了一个他的思考框架。他对于中国在目前世界上的处境,以及在西方世界的一些遭遇有一些很有趣很诚恳的思考。对于任何想冷静思考目前这个时代的人,我极力推荐。以下摘选部分他对于文化重建的思考: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很可能会出现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让国人重新发现中国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以及自己渊远的文化遗产,重新理解为什么中国文化在过去两三千年的时间里为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们提供了完备的精神食粮。从个人而言,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正在于对士大夫“修齐治平”的人格塑造。从社会的角度看,中国的文化复兴就是要还给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一个共遵共守的道德伦理,以及人们可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信仰,没有这样的基础,任何社会都很难长期保持繁荣进步、长治久安。
而自然科学本身的不断进步让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对人文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由此,知识得以在共同事实、逻辑下形成积累,社会共识不断加深。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过程的两三百年里,在文化上的努力始终没有间断,这样才使得其社会有坚实的精神力量作为依托,来消化社会经济巨变对人心造成的撕裂。
因为没有共同承认的事实与逻辑,没有共识基础,观点争论就像平行的轨道一样互不交接,种种新奇观点让社会像浮萍一样随风摇摆、人心跌宕。
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社会也同样需要像西方一样经过长期的努力、积累、扎实工作,重建社会的精神基础。中国的启蒙绝不仅仅是对西方著作的翻译与介绍,更不是对中国传统的简单否定。启蒙首先是对中国今天现状的客观、理性认知,从承认没有答案开始,以理性的态度重整国故,经过长期的积累,在中国的传统中发现今天仍然闪光的价值。也只有站在自己传统的坚实基础上,才有可能批判性地接纳外来文化,逐步、缓慢地构建社会共识。理性思维、科学方法仍然是社会、人文领域内逐渐积累可靠共识的唯一有效方法。
从实践上看,文化演进的最大动力还是来源于科技文明中商业社会对文化提出的现实要求。比如说在商业社会中,最常发生的关系是陌生人间的关系,但是如何规范这种关系在传统文化中却不太明确。
Reading
第二十四周第二十二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