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漫谈(三)
2017-5-25
| 2024-1-22
0  |  阅读时长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Year

初夏漫谈(三)

一. 家 家是什么?大一时候在美国,那时候觉得家是父母在的地方。虽是翻洋过海,但夜深人静,也总是能够想起来时的地方。过了两年大三时候,生活左右上下延伸皆是异国异地,来时的路,回去的方向开始变得模糊了,心不安起来了。这时候觉得,家,是心安之所。
怎样才是心安?是父母在?是有房有车有地?还是有生活理想和奋斗?心安的地方,大概是有父母,是有生活,也有理想奋斗也有时间的地方。可是对于现在的我,生活理想奋斗和过去的记忆过去的关系血缘分割开来了。像是两边飘荡的浮萍,找不到来时的路回去的方向了。
不心安,成了常态。
二. 远游 在说到游子的时候总有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讲的是不远离父母,以尽孝道。 但其实孔子说的这句话还有下一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里的方释义是理由缘由。那我远游的目的缘由,远游的终点在哪里?即使社会变了,父母与孩子的羁绊不再由孝道束缚,可是不知缘由的往前,又知道哪里才是终点。
饭桌上讲到了这个话题。一方面人生方几何,世界还很大,总是想要看到更多的风景,看到更多的人,也总是能够找到今晚的安身之处。另一方面人生百年过半,说到底都是一座座孤岛,孑孓一生,希望子女在身旁。
到了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由于通讯交通方式的变革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家人很可能不在偏居一隅,天南海北,偶尔视频语音三言两语,挂断了还有自己的生活。父母希望子女在身边,无论压力大小,做子女的或冷酷或热切,总还是或多或少有着压力。自己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即使是万水千山,却也能够想起自己曾有来路。无论如何,总是无法割舍这剪不断的血缘,理不清的过去。于是心里总是有压力,思考未来的时候总是避不过这样的羁绊。
千言万语,总是还想要回去的。
三. 回去
这一年频繁的和人谈论到“回去”这个话题。回去,是回到去时的路,对我们来说,是回国。回去这个话题,谈论的不是回不回去,而是回不回得去。有着想回去的意愿,可是身负来自他人社会自己的压力,回去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纵是不在乎他人社会的眼光,纵是在国外付出了多年的努力,若是回国没有相称的待遇社会地位,也许会觉得不安。都已经看不到来时的路了,那这几年在异乡走过的路也都要模糊不清了吗?
但这其实是小事,总会被克服的,可怕的是自己的习惯与心境。和好几个同在美国的朋友聊天,大家的想法都是第一年想回家想回国住不惯,但从第二年开始变得习惯了,有了固定的朋友圈,有了固定的人,有了固定的生活,开始让人觉得生活也没有那么稳定下来了。
从第二年开始,回国不是回去而是去。自己来自这个熟悉的地方,大家说的话,每一个人,每一个细碎的生活习惯都和记忆里的一样。可是,我好像不一样了。是因为习惯了国外的生活吗?还是像刚刚说的,这里只有家没有生活了?自己感觉变成了一个旅客,时间变成了一种诅咒。要多长时间在一个地方才能让人觉得这个地方有了生活,有了前进的方向。回国,几十日甚至十几日的工夫总是在提醒自己终将离去。这一切,这些细微的隔阂,都让我感到心慌却无能为力。
希望旅美多年,还能有回来的勇气。
后记:
这次匆忙回国,写了三篇初夏漫谈,把这半年来的很多杂乱的思绪理了一理。总算还能继续走下去了。
小悲欢
初夏漫谈(二)初夏漫谈(一)
目录